助贷新规实施逾月 部分中小银行仍承接超24%融资成本客户
助贷新规实施逾月 部分中小银行仍承接超24%融资成本客户
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10月1日实施《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》后,部分中小银行为完成业绩指标,仍接纳综合融资成本超过24%的高风险客户。北京一家大型助贷机构人士指出,某内陆省份民营银行接受超标风险定价客户,部分沿海城市城商行还受理被助贷机构否决的客户。新规明确商业银行不得将贷款发放、风险控制等核心职能外包,需掌握增信服务机构实际收费情况,确保借款人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不超过24%。目前助贷与银行合作的分成模式中,24%风险定价包含银行融资成本3%、银行固收利差4%、担保兜底7%、助贷风险拨备5%及平台成本利润5%。贵阳银行表示已终止新增互联网平台合作,转向发展自主数字信贷能力。上海某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称,小银行在资产获取上处于劣势,依赖助贷机构提供全流程服务,但监管要求其提升自主风控能力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披露截至10月31日共119家金融机构公布助贷合作白名单,包括股份制银行、城商行、民营银行、消费金融公司等。蚂蚁、美团、京东和百度背景的助贷机构在名单中出现频率较高。监管要求提高准入门槛,推动行业向持牌合规方向发展,不具备资质的‘伪助贷’平台正逐步退出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