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地出台结婚激励政策应对婚育率下降

多地出台结婚激励政策应对婚育率下降

2025年以来,全国多地推出鼓励结婚的政策措施,以应对结婚登记人数持续下降的趋势。浙江宁波自10月28日起向新登记结婚的夫妇发放1000元结婚消费券,可用于婚宴、摄影、旅游等支出;杭州、绍兴柯桥区、金华浦江县也推出了金额在800至1000元之间的“结婚有礼”消费券。山西吕梁自2025年1月1日起,对符合条件的新婚夫妇在登记时现场发放1500元现金红包。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南岭村则推出更高额度奖励:对双方均为本村户籍股东的初婚夫妻,村社两级合计给予8万元结婚补贴,并配套生育奖励最高12万元,婚育累计可达20万元。该政策要求婚姻关系维持满一年后方可领取补贴。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初婚人数为917.23万人,较2013年峰值2385.96万人下降超六成;同年结婚登记数为610.6万对,低于2013年的1346.9万对。适龄婚育人群规模缩减被认为是重要结构性原因。数据显示,2010年至2020年间,中国15-49岁育龄女性减少5749万人,其中20-29岁生育旺盛期女性减少3463万人。

部分地区已将婚育支持政策扩展至全链条。吕梁除结婚红包外,还提供一孩2000元、二孩5000元、三孩8000元的生育补贴;国家层面自2025年起实施育儿补贴,每名儿童每年发放3600元,持续至3周岁。多地同时延长婚假至18天至30天不等。自2025年5月10日起,新《婚姻登记条例》施行,实现全国通办,不再受户口所在地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