具身智能赛道乱象:部分机器人企业被曝虚假宣传与遥操作造假

具身智能赛道乱象:部分机器人企业被曝虚假宣传与遥操作造假

人工智能热潮下,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快速发展,但部分初创企业被曝存在虚假宣传现象。上海投资人刘尚宪反映,一家成立于2024年4月的人形机器人企业,在无研发中心和自建工厂的情况下,宣称已获得5000多万元订单,并以“中科院系”身份展示多款外观先进的人形机器人,营造技术实力强的假象。

具身智能行业人士李峰指出,部分项目通过简易材料搭建演示场景,使用开源模型和普通硬件进行技术包装,在路演中展示所谓“全自主分拣系统”。实际操作中,机械臂动作由外部人员手动遥控完成,系统并无真实感知与决策能力,属于“遥操作造假”。

有技术专家Gashero表示,一些团队虚构成员背景,如声称具备“大厂”或“高校团队”经历,但长期未受追责,身份真实性存疑。此外,部分公司利用开源代码、代工生产等方式构建商业模式,核心竞争力集中在订单获取而非技术研发。

据《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》数据,预计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达52.95亿元,人形机器人市场达82.39亿元,占全球约一半。2025年前七个月,国内该领域融资事件达141起,超过2024年全年;其中单笔过亿融资51起,多家头部企业累计融资超20亿元。

投资机构辰韬资本合伙人萧依婷透露,其团队由MIT、牛津等名校理工科博士组成,强调专业判断在投资中的重要性。她表示,当前具身智能项目质量参差,有时需评估100个项目才决定投资1至2个。另有深圳投资经理称,部分基金因预算执行压力,即使项目存疑也可能进行投资。